多家企业遭遇跨省趋利性执法,资产被随意冻结的困境何时结束
大家好,我是雷米,一家三百多人技术开发公司的老板。
相信很多企业家,都是很关注趋利性执法的事件,因为本身做企业家在经济下行的这个时间段,全球经济疲软,各国局势还不稳定,这个时候做企业能活下去就不容易了,还有不少企业家遇到了趋利性执法。
当初江浙多位企业家受到勒索,甚至被带走,如果只是轻轻放下,罪责难对等,更无从维护法律权威
而且在最近这两年,有个新名词不断被刷屏:远洋捕捞(趋利性执法)
这可不是指什么海洋捕鱼的专业术语,而是特指执法部门在异地针对民营企业进行财产查封、冻结,甚至滥用刑事手段,旨在以执法为名没收企业资产的行为。
近年来,涉民企的趋利执法和违规异地执法现象有抬头趋势,异地查处民营企业、抓捕企业负责人、查扣巨额资金等“远洋捕捞”式执法屡见不鲜。
例如,宁波某地办案机关对北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人员进行抓捕,涉及几十人,尽管85%的借款人并无财产损失,但仍以诈骗罪立案抓捕
塞北某县的执法机关因一起2000元的产品购买报案,就大规模抓捕了广东一家保健品公司的董监高及员工,查封金额达数亿元。
据说,在2024年4月15日的广东省情内参中,就对这种”远洋捕捞“式的异地趋利性执法提出质疑,并指出已经有大量民营企业受到伤害。
《省情内参》指出:珠三角地区的深圳、广州、东莞等城市近年来成为异地执法的重灾区。
特别是在2023年,仅广州一地已有近万家民营企业遭受跨省查封,绝大多数案件存在趋利性执法的迹象。
以壹健康集团为例,该公司原涉案金额仅约60万元,但河南省焦作、商丘市公安局跨省动员1600多名警力,将壹健康公司相关账户冻结,总额高达7.58亿元。此举导致壹健康的数百名员工被讯问,多个账户被冻结,公司赴港上市计划搁浅,甚至面临破产风险。
据统计,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的涉传企业被异地冻结的裁判文书达500余起
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异地执法”案件,包括但不限于杭州米友圈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康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梵蓉网络空间有限公司、广州环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随机选了一些如下表所示:
二,为什么涉传企业总被外地“异地执法”?
长期以来,对涉传企业采取异地执法是市监部门的传统办案方式,不仅是市监局办理传销案喜欢“异地执法”,公安机关跨省办理传销案件也越来越频繁。
像当年的云联惠广州企业被湖北襄阳市下属的一个县城查封,永倍达被异地传唤,拘留,查封资产,博览共享,趣步等等,大量的平台电商都是被异地执法查封。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对“异地执法”有着严格的要求和限制,舆情及投诉事件仍频频出现
引发诸多争议,主要原因和问题可能有:
1.政府等上级领导有工作要求,执法部门“勇挑重担”、“排忧解难”
目前异地办案地区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甚至是贫困地区,当地案源及执法对象缺乏,异地企业成为执法目标,罚没收入成为当地政府创收(非税收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某种程度上,有些企业不是被打死的,而是被罚死的。
2.地方政府牵头或组织案件查处,各个部门密切配合,企业救济途径基本丧失
有的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案件的查办,甚至当地党政一把手成为专案组组长,调动当地行政、司法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
3.一切围绕执法实效,执法程序等硬伤在异地容易被忽略
除上述原因外,采取“异地执法”行为的执法部门在执法程序上可能存在明显的硬伤,如管辖权问题、及时报备问题、冻结超期限问题、超额冻结问题、当事人陈述申辩问题、行政及司法救济等问题。在异地由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支持,案件查办阻力很少,对涉案企业的制约很大。
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文以及公安局发文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检察改革 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意见》。
《意见》部署了服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系列检察举措。
其中要求“防止和纠正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也是今年最高检部署的“检察护企”专项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检察机关将持续落实,着力监督纠正违法查扣冻(查封、扣押和冻结)财产特别是异地趋利性执法司法问题。
当初闹的最轰动就是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滥用职权的案例引发了较大关注。
在该案公布之前,浙江省各地已经陆续发布相关通知,提醒辖区内企业、市场经营主体注意异地执法问题:
⚫杭州上城区派出所发布:外地公安机关不得非法入企办案
四,趋利性执法的危害
趋利性执法指的是执法机关或执法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因个人利益或特定组织的利益而采取的不公正或滥用权力的执法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的基本原则,如公正、公平,而且也损害了社会的公信力和市场秩序。以下是趋利性执法的几个主要危害:
阻碍企业创新: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将一部分资源用于确保合规,这减少了资源用于研发和创新的可能性。长期的趋利性执法可能导致企业缺乏动力进行长期的技术创新,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进步。
加剧市场不平衡:一些企业可能通过与执法机构建立不良关系获得竞争优势,而其他企业则因此受到不公平的竞争压力。这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可能导致市场失衡,影响健康竞争的市场环境。
损害社会信任:当企业普遍感受到不公正的执法时,社会对法律制度的整体信任度会下降。这种信任的丧失可能导致公众对法律和秩序的怀疑,增加社会矛盾。
影响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通常是市场活力和创新的主要来源,但也是市场监管中最容易受到不公正对待的群体。趋利性执法可能导致这些企业难以生存,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就业的稳定。
滋生腐败和权力寻租:趋利性执法往往伴随着腐败和权力寻租行为,执法者可能利用自己的权力为企业提供非法的利益输送,这不仅违反了法律,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综上所述,趋利性执法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市场的公平竞争,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规范和遏制趋利性执法行为,建立一个公平、透明的执法环境,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注明:小编不参与任何分析的项目运营,也不投资参与任何项目,也不收费推广项目,不做项目私下评估,玩家勿扰。(以上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雷米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企业老板,只开发互联网软件,不会参与任何运营项目,以上数据通过互联网公开信息进行分析的商业模式和数据,小编不承担任何数据真实性责任。
玩项目的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玩家勿扰
文章编辑:leimi9988了解更多
了解更多互联网资讯。
需要 DAPP,小程序,app,分销模式,商城系统软件等开发,关注小编领取